錾刻铜艺县级传承人
刻铜工艺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錾铜艺术,是錾铜艺术再现与艺术创造。自古以来刻铜艺术就是皇宫贵胄、达官显贵、文人墨客所悉心追求的艺术珍品。古代刻铜艺术品用于记录当时的社会历史、人文景观、重大事件、人物传记、装饰欣赏等。由于铜器耐氧化,可以上千年不变,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。所以它们成为人们情有独钟的收藏艺术品和馈赠品。只可惜由于历史变迁、社会动荡,又加以此工艺雕刻难度大,雕刻者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绘画知识及文学底蕴, 还要有娴熟的雕刻技巧,以致从事此刻铜工艺的人逐渐减少,导致此工艺濒临绝迹。刻铜是一项独特的艺术,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目前这技艺在平遥传承五代。平遥刻铜作品,以文房案头文具为主,通常有铜墨盒、铜镇尺、印章、印规、铜砚品、铜笔搁、铜盘等,其次铜锁、香炉、水烟袋、茶壶、酒壶摆件挂件等等, 每件作品都承载着反映其时代特征的文化信息,而平遥刻铜技艺风格具有地方特色文化,有强烈的艺术欣赏价值。
刻铜技艺非常复杂,对工匠的素养要求特别高。“虽刻犹写”虽然是刻铜的至高境界,但刻工对书画的理解、自身修养、擅长刀法等,都会决定刻铜作品的最终面貌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同一幅书画作品,交由不同的刻工镌刻,其最终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。铜刻技术在工艺上吸取了竹木石刻的技法。光是刻法上,就有阴刻、阳刻、深刻、浅刻、麻绳线(表现山石的粗线条)、牛毛线(表现人物须发的细线条)、双钩线(例如空心字的线条)等。其集雕、镂、刻、镶、磨、补(对旧铜器的修补)于一体。刻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绘画和书法功底,还要有精湛的铜刻技艺,融质地、做工、造型、装饰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。
闫成柱 堂号三友轩,生于山西省平遥古城铜艺世家,自小随父亲学习制铜艺。发现制铜艺中,对刻铜技艺颇为喜好。在多年的刻铜过程中,翻阅书籍,拜师访友,练就了精湛的记忆,娴熟的手法。后期又拜刻铜大师王维民为师。在师傅的指点下,对刻铜艺又有了更深的艺术造诣。在刻铜技艺领域具有代表性和较大的影响力。继承和发扬了濒临消匿的刻铜技艺,先后有数名学徒,目前有五个徒弟。